宁强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代表履职途径,提升代表履职实效,持续促进民生改善,推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
建立联动“选题”机制,把准调研正确方向。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精准选题作为增强调研实效的基础工作,建立联动选题机制。一是联动“推”,通过各镇人大主席团、县级人大代表推荐调研议题。二是联动“筛”,通过全县97个代表联络站精心筛选群众提出的调研议题。三是联动“找”,通过从代表座谈会建议和代表议案中找准调研议题。四是联动“合”。加强与县政府沟通协商,充分交换意见,做到所选调研议题既符合民意,又与全县重点工作相互衔接。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运用联动选题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道路安防、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天麻产业发展等议题开展专题调研,致力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建立联动“破题”机制,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围绕调研议题制定县镇两级人大联动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明确调研目的、内容、步骤、重点和要求,成立精干高效的专题调研组。县级调研对重点镇(街)全覆盖,镇级选取村为单位全面细致深入调研,确保调研有广度;挑选基层经验丰富,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代表参与调研,确保问题解剖有深度;每次调研必走访一定比例的专业人士,确保调研内容的专业度。在天麻产业发展调研中,县级调研对8个重点镇(街)的21家种植大户、菌种企业、专业人士等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同时,4个天麻产业重点镇的人大主席分别带队,镇辖区内3至4名县级人大代表参加,对本镇天麻产业发展较好的1至2个村进行调研。通过县镇两级人大联合调研,保证了调研广度和深度,摸清了全县天麻产业发展真实情况,找准了全产业链存在的12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9个方面32条对策建议。
建立跟踪“答题”机制,韧性监督推动落实。县人大常委会以增强依法监督韧劲和实效作为发力点,对交办的调研报告跟踪监督,有效推动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真正转化为县政府改进工作的具体举措,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效,推动民生问题切实得到解决。一是建立跟踪衔接机制。调研组专题向县委主要领导汇报,并同县政府主要领导沟通,通过加强汇报和沟通,县委、县政府及时部署调研报告落实工作。二是建立跟踪落实机制。调研组负责全程跟踪调研报告落实情况。近年来,通过跟踪落实,县政府为全县200个村落实684名水管员和补贴,将农村供水工程维修费用列入预算,形成长效保障机制;对农村道路安防工程开展全面排查,新建安防工程每年翻一番,2024年新建480公里,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建成投用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和殡仪馆建设项目;将林下桶栽天麻基地建设项目列入年度重点项目优先实施,以点带面全面培育推广天麻桶栽、代料栽培新技术,促进传统天麻种植业加快转型升级。三是建立持续监督机制。针对落实周期较长的事项,建立持续监督机制。落实县人大常委会一名分管领导和科教文卫工委持续跟进天麻产业调研报告整改监督工作,并将天麻产业监督议题列为今后每年县人大常委会监督计划。
建立联合“评题”机制,办理情况问效于民。调研报告项目完成后,落实群众评、代表评、常委会评、人代会评“四评”机制。相关代表联络站组织受益群众和人大代表开展满意度测评,县人大常委会集中听取县政府办理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人代会期间,组织全体代表集中视察项目现场,听取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专项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
宁强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创新代表履职途径,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精心组织开展联动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闭环监督持续跟进抓整改,有效破解民生难题,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彰显了代表为民服务、解决问题、助推发展的责任担当,切实提升了代表履职实效。